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Taiwan Essays (3) 白毫一品烏龍香 之一 緣起與初體驗

080609 桃園 龜山 椪風茶 (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茶)

與公關公司合作的桃園縣椪風茶推廣行銷案,主要拍攝目標為茶園景致、茶農訪錄以及知名的椪風茶 (又名 白毫烏龍茶與 東方美人茶)生產與製造過程紀錄。

本次拍攝案地點鎖定桃園縣龜山、蘆竹及龍潭三鄉的丘陵茶區,從清晨四點起拍攝到下午五點,卻因前晚主人待客的茶香與茶事,使團隊在沒有休息的狀況下紀錄了幾近完整的專輯。

六月中旬拍攝案的前晚,獨自從台北開車往桃園龜山丘陵,與公關公司的喬栩通聯兩次卻也尋不著地址,後來和茶農朋友溝通後,約在主要幹道忠義路上的便利商店,會合後才發現一直找不到的"忠義路三段"只是眾多忠義路分出、通往林口與龜山丘陵區的道路之ㄧ。抵達接待茶農 林和春與其子 家中,即與喬栩與錄影師阿凱第一次碰面,在還不熟識前先聽著 林文經先生口述龜山茶葉的歷史與個人經歷,一邊接手其子 林和春(小林)遞給的茶杯,從當下的感官試圖了解拍攝案的重點。

雖然我開始讀碩士時就愛上喝茶,但那時是為了紓解論文壓力、磨練忙碌時坐在顯微鏡前超過五小時的耐性,以及每每匆匆吃過油膩的中晚餐後,以便利商店罐裝的日式綠茶作為去膩的工具而已。當時指導老師開玩笑說,畢業了要送我兩大箱的日式綠茶。而接下公關公司的拍攝案,除了對茶的緣份延續,吸引我的,其實是好奇常聽聞的茶名~椪風茶、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與害蟲小綠葉蟬的關係究竟如何? 而公關公司找我的理由是我是昆蟲系背景,希望我可以搞定僅3mm的"小"綠葉蟬。

聽完林先生父子的口述,先開車到製茶廠房,紀錄晚間近十ㄧ點的茶葉殺菁,而廠房的二樓也是我們三人團隊當晚休息之處。由於每年的農曆端午節前為農忙時期,白天早晨要全員出動採摘嫩葉,中午到下午茶葉要曝曬發酵,所以殺菁的製程就需要晚上進行。林先生的續弦是從越南嫁來台灣的,亦幫忙晚間翻動茶葉的工作,看著簡單規律的殺菁動作、後方近百個待翻動的茶盤,以及待會每兩個小時林太太要起身再做一次循環,三人團隊已有不凡的體驗。

080609 桃園 龜山
<林先生在茶葉殺菁之間,將品質不良,或是並非一心二葉的嫩葉挑除。>

080609 桃園 龜山 夜間發酵
<夜間翻攪、發酵的殺菁工作主要是由林太太完成,每隔兩小時必須循環一次,工作量非常。>

080609 桃園 龜山 茶葉對比
<在殺菁期間,小林展示小綠葉蟬叮咬(吸食)的病徵、特色,或是對茶農來說香味與售價上的高品質。右方對應的是正常未受叮咬的嫩葉,大小也有顯著的差異。>

乘著林先生父子招待的高品質椪風茶,以及林太太為了讓自己淺眠持續殺菁,開著的電視播放著無意義的新聞重覆,讓隔日四點起身下樓的三人,完全清醒,且相視微笑的開始一天的工作。當然,開工前小林為我們再準備了早餐- 高品質的椪風茶。

2008年 桃園碰風茶節推廣網頁

Taiwan Essays (4) 白毫一品烏龍香 之二 林口龜山台地


Taiwan Essays (5) 白毫一品烏龍香 之三 小綠葉蟬 Jacobiasca formosana (Paoli, 1936)



Taiwan Essays (6) 白毫一品烏龍香 之四 茶園生機



Taiwan Essays (7) 白毫一品烏龍香 之五 茶容笑顏


Taiwan Essays (8) 白毫一品烏龍香 之六 茗茶見秋毫

Bettaman

NTU Park (3) 流蘇年代


相較黃士嘉先生對校園景致、流蘇的久別新味,個人因著緣份與計劃一直留在台大身周,而脫離不了對這不大不小區域的歲時觀察。而這個位處台北南側的學術要地,也因為都會人對休閒空間與綠意的渴望,而近年開放、拓展、演替為可稱為大台北都會公園的動態方圓。

零七年的初春,適逢流蘇再度盛開,腦筋的空間感不斷刺激想找尋新的拍照視角。在某次校門口等待紅綠燈時,望著已然成為台大周邊熱門要點的 台大誠品,找到了一處破空的答案。三月的最後一天與Enya騎車到了台大誠品,先與誠品櫃台接洽後,他們將我們的訴求轉達活動企劃部。

一會兒企劃部的小姐來了,向他表明上頂樓拍照的想法,獲得了期待中的同意。一起坐電梯上了六樓,轉樓梯達頂樓後,全新的台大視野展露於此。望見了雪白流蘇,拐彎的台大校門,椰林大道底端的新總圖書館,以及還未有此館之前,椰林視野所延伸以達南港山系的319公尺拇指山,傳聞為日據帝國大學建校所考量的
地景安排,與隱含對學校師生的期望呢! 此外,烏來山系、陽明山系與101等建築地標也都相對而立,我拍下了還沒上樓前已構想好的角度,Enya則從旁記錄了我的感動!

<台大校門新視角影像,2007年3月31日>

<春雪印象>

零八年利用了幾次進入校園的時間,把印象中栽植流蘇的地點回頭走訪一遍,也另外發現幾處原本就有植株角落,其中農業陳列館的南側原來既有樹徑比校門口植株還要粗的一顆老樹,也就是說可能為台大中最老的流蘇,這個發現與訪客中心的好友松翰討論後,得知農業陳列館有計畫拆除重新規劃,而這顆流蘇可能不保,對於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件,關心台大的朋友同學或許應該跟校方反映及了解實情。或許三四年(2003~2004年前在校的同學有印象,現為台大網球場的前身籃球場,中央是有一顆樹型完美的苦楝,而在施工期間被修枝移往靠操場邊,之後就失蹤了。對台大來說,老樹應是一份珍貴的資產,也應是校園與往昔校友的共同記憶。




按分布圖中數字順序簡述地點與其流蘇植株樹(若有誤請指正):
1. 台大校門口一號館前,為台大最知名的2株
2. 洞洞館與農業陳列館之間,6株,含現存台大最大者
3. 藝術所東門口,2株
4. 普通大樓對側樹林,2株
5. 原分所北側走道一排,16株
6. 學生第一活動中心西側與南側,15株
7. 保健室西側,2株
8. 新總圖書館門口兩側與北腳踏車停車場,9株
9. 思亮館前綠地,6株

相關連結:
NTU Park (2) 繪流蘇歲月
更多流蘇影像

Bettaman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NTU Park (2) 繪流蘇歲月



那天是為了考博士班申請證明文件而回到學校。時間剛好是四月初台大校門口,雪白流蘇開花的季節,雖然今年為了爬南湖大山而錯過了以往校門口第一顆流蘇的盛景,然而往前幾十步步程的第二顆流蘇還保有七成的花。

還未踏到預想的拍攝角度,先瞥見樹蔭處一位老先生拿著水彩工具,坐在地上對著流蘇以及畫紙來回掃描。他右手拿著水彩筆正鋪述著流蘇新葉的綠,而左手則拿著菸,菸絲隨徐風擺動。當下決定改變拍攝的主題,且蹲在一旁,等待這位老先生注意到我。

老先生抬起頭,畫筆仍揮舞著,低下頭後說他是畫家,聽朋友說最近台大流蘇花開,特地從天母過來的。問了我是不是台大的學生。我說已經畢業了,但是常常回來學校拍照,他聽了後心情不錯,便談起他也是台大的學生,而且是台大改制以來的第三屆學生,當年 傅斯年校長還是在他入學以後隔一年才進來的呢! 當時聽了頗為驚訝,一方面是在這種情境下碰到老學長的喜悅,一方面是覺得好像在瞬間陪他進入50年前的時代。

之後我就靜靜的在一旁欣賞,欣賞一種人與歲月環境再一次相遇的片段,以及他當年聽從家長命令就讀台大經濟系並赴美開拓人生,如今退休回台重拾小時興趣,那專注喜樂的神情。

得到了黃士嘉先生的同意後,我用低角度開始記錄下個人感動的一刻,最後再請黃先生看著鏡頭,留下了相機兩側相遇的笑容。

<已近完成的流蘇畫作>

<正在作畫的黃士嘉先生,七旬仍有著健康的體態,怡然的拖鞋仍止於腳端,有如老頑童般自得其樂>

<為黃士嘉先生留下與流蘇的合影>

相關連結:
黃士嘉的風情畫室 Stanley's Fantasy World
NTU Park (3) 流蘇年代
流蘇影像

Betta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