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Mountains of Taiwan (12)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史覽與植被

090319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 大分-米亞桑 迎朝
<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結合中央山脈以東的自然原始景觀、日治留存至今的駐在所遺址以及日警與布農族人交戰後仍佇立的石刻紀念碑。隊伍除了休憩時互聊誰的腳又快廢了之外,綿長的路程中獨留對歷史的想像空間>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始於花蓮玉里終於中央山脈主脊大水窟,全長約83公里(八十二粁一四五米),現今玉山國家公園所整修的八通關東西越嶺登山步道,由南投東埔橫貫至花蓮南安的全長約95公里,登山客多順下坡而由西往東行,也就是上抵中央山脈大水窟後逆行64公里的日治東段越嶺道。一般多分四日走完東段,然本次僅規劃3日走完,即分22、14(含上攀800公尺,下切200公尺)以及28公里的單日路程。匆匆趕路間,早春的新葉蕨芽染綠了整條山徑,偶遇盛展的花朵還得抉擇是否停下腳步、放下沉重的登山包以及將閃燈或鏡頭從中掏出,等拍攝完成還得整裝,背包上肩加速維持一小時4公里的速度前進。

090321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 侏儸紀世界 The Jurassic World
<高達八公尺的樹蕨(台灣桫欏)挺立於山徑之間,與山客的身高形成強烈的對比,彷如身處於侏儸紀世界>

090321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
<越嶺道東段前前後後有大約十來處日警殉職紀念碑,上頭不是鋪灑著松針即是長滿了青蘚,空罐的酒瓶有的散落在石碑周圍,有的卻方正的擺放在其側。一段段歷史故事交雜著古往今來穿梭在這島上的先民,一部分的人是過客,一部分的人則永遠與這塊土地聯覺>


090320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 大分吊橋下原生林景致
<早晨從大分吊橋下望清淨的闊闊斯溪(拉庫拉庫溪與秀姑巒溪上源)兩岸所夾的原始林貌,狹葉櫟翠綠的新葉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也收納在僅可能來訪一次的記憶中>


090321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 蕨之路
<蕨之路- 日治八通關東段由瓦拉米山屋至花蓮南安俗稱為瓦拉米步道,其地名一說是布農族以Maravi稱之,意指跟著來、「一起來之意(參考玉山國家公園說法),後日人以諧音Walabi (わらび) 蕨」之意稱之,似有代表此處蕨類叢生的味道,現今所使用的瓦拉米(walami)又是另一次地名的的解讀與轉變>

090321 花蓮 瓦拉米 狹葉七葉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stenophylla Franch. 1888
<3天64公里的匆匆行路間,早春的新葉蕨芽染綠了整條山徑,偶遇盛展的花朵,還得抉擇是否停下腳步來記錄>

Flickr album:
090319-21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東段/ The East Part of Batongguan Historical Trail (from Dashueiku to Nan-an), Taiwan

Bettaman

Mountains of Taiwan (11) 大水窟山區高山草原地景與昆蟲相調查

090318 大水窟山屋夕景<大水窟山區給人的寧靜,散落在夕光所能觸及的氛圍草坡上,並被回往山屋的人們所收納>

這趟行程預計在大水窟停留一個整天,目的是進行高山草原動態監測計畫,這裡就不多做說明,總之同行的阿春與阿迪負責植物與環境數據的紀錄,而我與Enya則準備在此區域作昆蟲相的調查。

090318 大水窟山區全景<大水窟山區全景: 右方水體為大水窟池(約3280m),正對持上方的是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3805m),左方無雲的山區是本日昆蟲調查的路線-大水窟山>

停留的此日天氣依舊晴朗,除了七時多在秀姑巒山區蒸起幾絲雲氣,整天幾乎是萬里無雲。從大水窟池往大水窟山前進,前段路程由台灣馬醉木紅毛杜鵑二葉松刺柏與小型草本的植被為主,翻過第一道稜後轉為箭竹草坡,紅毛杜鵑、刺柏與玉山圓柏散落期間,馬醉木的族群已不見蹤跡。在這段路上主要有高山型蝗蟲黑蝗亞科Sinopodisma的類群活動於步道兩側間,中興昆蟲所的陳德浩同學在2008年的碩士論文有對台灣該亞科的成員進行分類研究,而Sinopodisma屬中即有一群是適應高海拔或高緯度者,雖然下山後下載了他的論文,但因為對於該分類群的不熟悉,尚無法進行觀察到的兩個物種正確的鑑定。路程中與Enya總共採到三隻素木氏虎甲蟲 Cylindera shirakii (Horn, 1927),此種虎甲蟲不若低海拔開闊地常見的八星虎甲蟲擅於飛行並且活動迅速,而是緩慢而跌跌撞撞的前進。由採得的標本來觀察,發現其兩片翅鞘基部間似乎有某種程度的瘉合,也就是於實際採集時的推論一致,此種虎甲蟲應該無法飛行。日本的研究人Sasakawa於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針對日本產不具飛行能力的一種虎甲蟲進行各採樣地族群的比較,希望了解該物種在失去飛行的能力下,各族群是否有分化的情況。經過解剖雄性生殖器的研究比對後,Sasakawa指出雖然日本各地的虎甲蟲外型上有差別,而過去被分類學者描述為不同地域的亞種,然而以生殖器的證據來看,研究者認為各族群皆為同一物種,尚未有分化的現象,類似的研究若在台灣各主要隔離的山頭進行取樣不知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090318 大水窟山 素木氏虎甲蟲 Cylindera shirakii (Horn, 1927)<素木氏虎甲蟲 Cylindera shirakii (Horn, 1927),更多影像請按此系列影像>

往山頂的路程大約為兩個小時,期間我們捕獲了一隻熊蜂、數種寄生蠅,以及觀察到一種於玉山圓柏樹冠上停滯的食蚜蠅,除此之外並無能夠察覺到的昆蟲類群。在大水窟山的北面為米亞桑溪的源頭崩壁,此處具有上升氣流通過,我們用目視記錄了青斑蝶與台灣粉蝶的隨風飄行,而類似的觀察也在我與Enya於2006年能高安東軍縱走時在光頭山區看到斯氏紫斑蝶、台灣紋白蝶以及一種黃蝶輕而易舉的從東邊的清水溪溪谷飄過中央山脈主脊往清境廬山的方向而去,所以要說三千餘尺的中央山脈是否造成台灣東西部生物類群的分布阻隔,可能需要上來親身體驗才能相信或保留人云亦云的某一派說法。

在大水窟山頂依舊有上昇氣流的吹送,而昆蟲相的觀察比山徑間更為豐富,我們共採得了飛行中的兩隻毛翅目(其幼蟲為水生生活)、一隻菊虎、幾隻寄生蠅,而兩隻盤旋於山頭打鬥的緋蛺蝶也在花費了一段時間下才捕獲一隻證據標本,雖然過去的經驗蝴蝶或許多日行性蛾類具有佔領制高點的行為,然而在大水窟山山頂(3642m)還是個人最高的紀錄,而去年聚精攀登日本劍岳(Tsurugi Dake)時,也在山頂追隨三隻黃鳳蝶快速飛行的蹤跡。

090318 大水窟山 高山草原樣區監測<阿春阿迪正認真的紀錄樣點的資訊>

近傍晚我們與阿春阿迪一同上山屋附近的山頭進行樣點紀錄,本次能與兩位優秀的助理一同合作,一路有默契的完成八通關越嶺全段算是今年非常好的經驗,我們相約了一趟旅程,希望到時能夠實現!

090317 靜之宿 大水窟山屋夕瞰新康山<最後一張是自己最喜歡的影像,晚霞中遠望大水窟山屋與「東台一霸」新康山>

Flickr album
09.03.17-18 大水窟山區地景與調查/ Landscape of Dashueiku, the Central Mountain Range, Taiwan

Bettaman



Mountains of Taiwan (10) 八通關越嶺道西段景致

090316 八通關越嶺道西段 歷史足跡
<畫面中盡收錄了八通關越嶺道西段的所有故事: 早晨的光束灑進中央山脈與玉山山塊間的谷地,發源於金門峒斷崖的陳有蘭溪仍沉睡著,登山客行走於清朝時期即開鑿岩壁的古道,而遠方雙駝峰即為著名的八通關大山(3335m),山腳下即為多數人健行首日的歸宿-觀高工作站>

由於一項高山草原動態監測計畫而需到達中央山脈主脊的大水窟山區,使得第一次走完八通關越嶺道西段的夢想終於實現。從南投東埔一鄰部落的登山口開始,順等高線而闢的八通關古道就隱藏於一處處山凹之中,而首日的目的地是14公里路程外的住宿點-觀高工作站。西段沿途為暖溫帶闊葉林植被,由栓皮櫟與狹葉櫟鋪展的登山道往較高海拔上升,沿途山徑平緩易行,偶遇崩塌地而需高繞而過的路段,反能觀察到不少耐陰的原生地被植物。對關至觀高工作站開始有不少紅檜巨木挺立,因路程較長也非一般遊客觀光客能抵達,故也少有解說牌與圍欄阻礙對望間的視野。天晴的早春,八通關之路前段是繽紛而多彩的,而當由觀高工作站出發後,地被則漸由箭竹草原所取代,右方探頭的則是玉山山塊的主脊-玉山主東北峰,此日剛好是鋒面過後的晴天,晨光照射在冰雪未溶的北面岩峰有著說不出的感動。

090317 八通關越嶺道西段 晨望玉山山塊
<八通關越嶺道西段後段的樹梢間探向玉山山塊,知名的三處山頭由左而右分別為玉山東峰(3869m)、首嶽玉山主峰(3952m)、玉山北峰(3858m),以及其最右方由褶曲地質所形成的玉山北北峰(3833m)>

090317 八通關大草原望玉山山區
<八通關大草原早期發生過火災,現存聳立的枯立白木是最好的見證,火災後樹木難以在短時間內復育成林,而耐旱耐陽的玉山箭竹即先行佔據得來不易的生長空間>

090317 八通關越嶺道西段 玉山圓柏
<往大水窟南營地的路上有一顆樹冠形狀優美的玉山圓柏,春季向晚的時分山谷間仍能透入光線,趕在遮陰前記錄下此影>

Flickr album:
090315-17 八通關越嶺道西段 東埔-大水窟/ The West Part of Batongguan Historical Trail (from Dungpu to Dashueiku), Taiwan

Betta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