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Taiwan Essays (2) 台北視野 九五峰夕日


也忘了哪回在台北開車聽著廣播,台北愛樂電台的主播介紹著外國女歌手來台北的訪問。主播問了女歌手對台北最深的印象,她的回答大致是: 台北城的四周環繞著山,在世界上的國際首都是非常獨特的。我並不知道對於轉述的主播或是其他聽眾而言,這樣的回答,聽聞當下是否出於意料。然而對於來到台北求學工作七年多的我來說,每一次晴朗或是陣雨過後相對清透的台北城,都是我騎車、游走於四方巷弄,以至穿行山稜破空之處,尋求城市與環山間相對位置與全新視野的機會。

大台北地區四周的盆地山列,北有陽明山系中為首的 七星山(1120m),南有烏來山系南緣的新店 獅頭山 (857m)兩座主要的一等三角點*,如果舉例以台大正門口開車出發達登山口起攀,都需約三到四小時才能俯覽台北城;西側的林口台地則約200公尺出頭,較無法一覽台北重要地標;而東側的南港山系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列,其西側有知名的四獸山公園與親山步道,只需搭公車至各登山口,約30分中步程即可走入綠林,輕鬆達到認識身周的可能性,且老少皆宜。

而海拔高375公尺的九五峰,作為南港山系南側最高峰,天清時,視野可及台北西北側的觀音山系,以至北海岸的基隆山和更遠的基隆嶼,而往西南向的地貌與記憶中的地圖比對,還能望見車程至少40分鐘的三峽、鶯歌地區與地標鳶山。

<以望遠鏡頭擷取腦中地圖轉換的視野,國道三號所需40分鐘以外的三峽與地標鳶山尚可研判定位>

於五月開始,北台灣於下午七點太陽才會落下地平線,從象山登山口起步約50~60分鐘可達,對於上班族來說,五點下班還可勉力到達山頂,卸除一日工作煩悶,俯覽夕日滿城,甚可配合時序與角度,火紅落日正可與台北101經貿大樓巧妙的合為一體。

<配合時序與角度,火紅落日可與台北101經貿大樓巧妙的合為一體>

<在九五峰南側的破空涼亭,可取得台北101、觀音山與淡水河相對清晰的視野>

<於台北101大樓91層夕望東向,其影斜垂南港山系,畫面由左數來第二根電塔往上延伸到稜線,突起則為九五峰。2007/8/6攝>

<九五峰(畫面紅點)位置,影像上方為北向,擷取至Google map 2008/06/03>

相關影像連結:
08.05.17 台北 南港九五峰昏景初勘
台北指向輯

Bettaman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Macrophotography & Ecology (3) 酸藤記事 之三 白符帶夜蛾


於四五月間酸藤花期,稍加注意可以找尋到取食這種植物的鱗翅目(蛾)幼蟲,而這種幼蟲底色呈黃色,而在終齡(五齡)幼蟲另有黑色細線條紋。同一時間,在酸藤出現的地區有一種白天會活動,而飛行快速,如第一張影像所見兩前翅各有一白色寬斜帶的黑色蛾類,此即為取食酸藤幼蟲脫變成蟲的樣貌,而中文俗名為 白符帶夜蛾(Fodina contigua Wileman, 1914)。

個人的採集飼養紀錄為2005年5月26日於烏來 加九寮步道。據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的11館藏資料,白符帶夜蛾分布於台北縣市以及宜蘭二格山與福山植物園,以及一筆南投畢祿溪(海拔約2100~2200m)的紀錄,此分佈大致與酸藤的分布一致,而發生的時間範圍為每年四月初到六月底。

<正被黃口攀蜥捕食的白符帶夜蛾終齡幼蟲,相關文章Link>

<白符帶夜蛾四齡幼蟲,底色為黃色但無黑色細紋橫斑>

Fodina屬現置於廣義夜蛾科的Ophiderinae (Poole, 1989)或是Calpinae (Fibiger & Lafontaine, 2004)亞科中,據Poole (1989)中的紀錄世界共有44個種。而台灣的Fodina contigua現今被處裡為台灣特有種(Endemic species)。

據Robinson等人(2002)東方區的寄主資料來看,44個種有4種有寄主植物紀錄(Link)。而除了如酸藤為夾竹桃科的植物外,尚有使君子科(Combretaceae)、豆科(Leguminosae)兩筆紀錄。

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澳洲種類Fodina ostorius的影像 (Link)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Bettaman




Macrophotography & Ecology (2) 酸藤記事 之二 黃口攀蜥 vs. 白符帶夜蛾


5月24日下午於台北新店 四崁水拍攝酸藤近景時,突然枝葉晃動,循線意外發現一隻半身脫離酸藤莖葉的黃色鮮明幼蟲,以及後頭相對巨碩的黃口攀蜥。由於有三年多前的飼養經驗,所以知道這隻終齡幼蟲就是取食酸藤的 白符帶夜蛾(Fodina contigua Wileman, 1914),而馬上聯想到延續酸藤的拍攝主題,一場紀錄三種生物的食物鏈劇情正上演著。


在起始紀錄,白符帶終齡幼蟲已經被黃口攀蜥咬過一口,所以前半身吊懸著。黃口攀蜥並沒有積極的繼續攻擊獵物,而是停下轉動眼睛,一方面觀察獵物的傷況,一方面也注意到一公尺外拍攝的我。黃口攀蜥的下ㄧ個動作即是咬住幼蟲,幼蟲也因被咬合而變形,尾端的內腔外翻流出透明血液。

在幾次的咬合後黃口攀蜥往酸藤藤蔓內鑽,繼續吞食幼蟲。

這時幼蟲也死命左右晃動,當有機會靠上了黃口攀蜥的喉部,還用大顎(嘴巴)咬住,雖感覺對黃口無關痛癢,但當下親歷體會生命最後的掙扎。

黃口攀蜥持續的將幼蟲吞嚥,最後合上嘴,瞪了我ㄧ眼便往上竄,也結束了這場紀錄。

黃口攀蜥檔案:
科別: 飛蜥科(Family Agamidae)
學名: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俗名: Yellow-mouthed japalura
簡介: 嘴內緣、舌頭皆為黃(澄)色,可與口腔為乳白色的斯文豪氏攀蜥區別;而黃口的喉部也有黃色的塊狀斑,斯文豪氏則無。黃口攀蜥台灣特有亞種,另外兩個亞種J.p. polygonataJ. p. ishigakiensis分佈於日本琉球群島。

Flickr相關影像 Link

Bettaman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Macrophotography & Ecology (1) 酸藤記事 之一 覆春



春季四五月間的北台灣低海拔山區,除了有平凡相思樹林綠中點綴的黃,以及近年被炒熱到了極致的油桐雪之外,其實還有一種需要細心觀察的美交織在這兩個主角之中,即由蔓藤性的台灣原生植物-酸藤所呈現的的粉嫩花期。


酸藤(Ecdysanthera rosea Hook. & Arn.)為夾竹桃科(Apocynaceae)的植物,於台灣的低海拔原生林與次生林皆有分佈,因其植物體為蔓藤性而攀附於喬木上,使得在觀察紀錄上,只有四月底到五月之間的花期才能由喬木樹冠層感知它的存在。而因為屬於夾竹桃科,由一般人認知這類植物切斷面會有具毒性乳汁分泌的觀念,並不適用於酸藤之上,反而記載可以入藥,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藥效。為了對它的完整體驗,我咬下一片葉子的先端,初期是微酸帶有如它開花氣息的"淡酸梅味",後轉澀而舌尖微麻,足可了然中文名的由來。

拍攝酸藤具有不算低的挑戰性,不管在廣角或是望遠的倍率下,植株不是過於雜亂就是沒有重點,而複總狀(圓椎)花序的兩性花也不到一公分的直徑,也是有了幾年的拍攝經驗下來,今年才能完成這個小小的夢想。

<將鏡頭拉近,可以觀察到卵形全緣的葉子,二片葉子對生,而生長覆蓋於喬木冠層之上>

<脫離對比甚高的綠葉視野,以天空作為背景,酸藤複總狀(圓椎)花序與兩性花柔美,而亂中有序的呈現>

<於觀察期間意外多拍攝了蜜蜂的訪花行為,當天天氣陰雨,於下午二時許拍攝,期間還有菊虎(一種甲蟲)訪花的紀錄,算是整個系列個人最滿意的一張>

<酸藤的複總狀(圓椎)花序為非同步生長,也就是說很難看到整個花序的花都同時展開。此外花為雌雄兩性,花冠則為五枚排列而基部鑷合>

<酸藤嫩葉,可見對側生長的特徵>

<藤本植物酸藤新生的莖部>

另外,在寫此篇時順便查閱相關資訊,而在2005年2月有聯合報對於"全台最大百年酸藤 知本亮相"的報導。雖然單看到此新聞時還蠻開心的,但整體內容與影像卻無法呈現出吸引人的感覺。如果你覺得看完這篇有被吸引到,而到知本一窺究竟,請記得留言跟我說聲心得!

Flickr相關影像 Link

Bettaman

Taiwan Essays (1) 北橫雨霧沿景

5月26日清晨由台北出發,一上路即遇上鋒面雨勢,雲帶環鎖了整個台北盆地周山。前幾天期待拍攝的主題無法實現,則順應的改變了計畫,與Enya往北橫的方向對著地圖勘景,為將來的北橫專題作準備。

此景由通往三光村之桃113線向東拍攝。前景曲流為三光溪,由畫面正後方轉折180度來到前方,穿過紅色舊巴陵橋,而再往北(左)經民國94年鑿山新建的粉紫色巴陵大橋。而畫面右方則為夾於三光村和對岸(光華與爺亨)的玉峰溪。畫面中央後方第一稜為約1600m高的無名山頭,而拜雨間清透的視野,可望最後方1852公尺高的復興尖山,此山與夫婦山(1870m)、那結山(1526m)等桃園縣復興鄉內容易辨識的頂峰,同列名為"復興三尖"。

剛過了雪霧隧道後,個人所劃分的北橫中段,便在蜿蜒的台七線展示北台灣低海拔植群的原貌。隨時間愈近中午,剛下落的水氣在大漢溪溪谷與兩側山凹間受地勢蒸發和植物體的蒸散作用而成山嵐薄霧,滿山的植物群集則因照射的陽光被水氣擴散,綠意更引心淨。

回路轉折進霞雲,在未查詢清楚資訊下彎進庫至,來到提字為優霞谷的巨石處,石上還長有依襯地名的蘚苔。由於時逢雨日,庫志溪水勢騰急,而往谷間步道三分鐘終點處,訝異於落差不到十公尺的地形因陣雨使瀑布水流湧瀉,有如身歷想像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一般。

大學以來往返北橫無數次,不知是從前回程時下午天候已轉雲霧,還是漫漫習山而有的知覺,這天歸程時首次看見了"那結鳥嘴連峰",而雨後飄動的水霧則讓朦朧的稜脈呈現出了轉折的細節。畫面左側1/3處為鳥嘴山(1681m),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而右側1/3處為那結山(1526m),與拍攝地點同為桃園縣復興鄉,亦為"復興三尖"之ㄧ。

註: 和那結山同在一條稜線的鳥嘴山,雖較那結山高,然而兩峰被縣界劃分屬桃園復興鄉與新竹尖石鄉,故三尖也就沒有鳥嘴了!

下了半天的日漸轉晴,往復興 角板山公園俯瞰石門水庫上源大漢溪,以及那結鳥嘴連峰。

Flickr其他人的相關影像連結:
此段大漢溪滿水位的影像 Link
天晴時的景 Link

復興 溪口台地與石門水庫上源的大漢溪

溪口台地河岸的泥灘痕,深溝推測是滿水位時船舟托拉上岸時所形成的。

Flickr's link: 08.05.26 北橫雨霧沿景

Betta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