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Mountains of Taiwan (11) 大水窟山區高山草原地景與昆蟲相調查

090318 大水窟山屋夕景<大水窟山區給人的寧靜,散落在夕光所能觸及的氛圍草坡上,並被回往山屋的人們所收納>

這趟行程預計在大水窟停留一個整天,目的是進行高山草原動態監測計畫,這裡就不多做說明,總之同行的阿春與阿迪負責植物與環境數據的紀錄,而我與Enya則準備在此區域作昆蟲相的調查。

090318 大水窟山區全景<大水窟山區全景: 右方水體為大水窟池(約3280m),正對持上方的是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3805m),左方無雲的山區是本日昆蟲調查的路線-大水窟山>

停留的此日天氣依舊晴朗,除了七時多在秀姑巒山區蒸起幾絲雲氣,整天幾乎是萬里無雲。從大水窟池往大水窟山前進,前段路程由台灣馬醉木紅毛杜鵑二葉松刺柏與小型草本的植被為主,翻過第一道稜後轉為箭竹草坡,紅毛杜鵑、刺柏與玉山圓柏散落期間,馬醉木的族群已不見蹤跡。在這段路上主要有高山型蝗蟲黑蝗亞科Sinopodisma的類群活動於步道兩側間,中興昆蟲所的陳德浩同學在2008年的碩士論文有對台灣該亞科的成員進行分類研究,而Sinopodisma屬中即有一群是適應高海拔或高緯度者,雖然下山後下載了他的論文,但因為對於該分類群的不熟悉,尚無法進行觀察到的兩個物種正確的鑑定。路程中與Enya總共採到三隻素木氏虎甲蟲 Cylindera shirakii (Horn, 1927),此種虎甲蟲不若低海拔開闊地常見的八星虎甲蟲擅於飛行並且活動迅速,而是緩慢而跌跌撞撞的前進。由採得的標本來觀察,發現其兩片翅鞘基部間似乎有某種程度的瘉合,也就是於實際採集時的推論一致,此種虎甲蟲應該無法飛行。日本的研究人Sasakawa於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針對日本產不具飛行能力的一種虎甲蟲進行各採樣地族群的比較,希望了解該物種在失去飛行的能力下,各族群是否有分化的情況。經過解剖雄性生殖器的研究比對後,Sasakawa指出雖然日本各地的虎甲蟲外型上有差別,而過去被分類學者描述為不同地域的亞種,然而以生殖器的證據來看,研究者認為各族群皆為同一物種,尚未有分化的現象,類似的研究若在台灣各主要隔離的山頭進行取樣不知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090318 大水窟山 素木氏虎甲蟲 Cylindera shirakii (Horn, 1927)<素木氏虎甲蟲 Cylindera shirakii (Horn, 1927),更多影像請按此系列影像>

往山頂的路程大約為兩個小時,期間我們捕獲了一隻熊蜂、數種寄生蠅,以及觀察到一種於玉山圓柏樹冠上停滯的食蚜蠅,除此之外並無能夠察覺到的昆蟲類群。在大水窟山的北面為米亞桑溪的源頭崩壁,此處具有上升氣流通過,我們用目視記錄了青斑蝶與台灣粉蝶的隨風飄行,而類似的觀察也在我與Enya於2006年能高安東軍縱走時在光頭山區看到斯氏紫斑蝶、台灣紋白蝶以及一種黃蝶輕而易舉的從東邊的清水溪溪谷飄過中央山脈主脊往清境廬山的方向而去,所以要說三千餘尺的中央山脈是否造成台灣東西部生物類群的分布阻隔,可能需要上來親身體驗才能相信或保留人云亦云的某一派說法。

在大水窟山頂依舊有上昇氣流的吹送,而昆蟲相的觀察比山徑間更為豐富,我們共採得了飛行中的兩隻毛翅目(其幼蟲為水生生活)、一隻菊虎、幾隻寄生蠅,而兩隻盤旋於山頭打鬥的緋蛺蝶也在花費了一段時間下才捕獲一隻證據標本,雖然過去的經驗蝴蝶或許多日行性蛾類具有佔領制高點的行為,然而在大水窟山山頂(3642m)還是個人最高的紀錄,而去年聚精攀登日本劍岳(Tsurugi Dake)時,也在山頂追隨三隻黃鳳蝶快速飛行的蹤跡。

090318 大水窟山 高山草原樣區監測<阿春阿迪正認真的紀錄樣點的資訊>

近傍晚我們與阿春阿迪一同上山屋附近的山頭進行樣點紀錄,本次能與兩位優秀的助理一同合作,一路有默契的完成八通關越嶺全段算是今年非常好的經驗,我們相約了一趟旅程,希望到時能夠實現!

090317 靜之宿 大水窟山屋夕瞰新康山<最後一張是自己最喜歡的影像,晚霞中遠望大水窟山屋與「東台一霸」新康山>

Flickr album
09.03.17-18 大水窟山區地景與調查/ Landscape of Dashueiku, the Central Mountain Range, Taiwan

Bettaman



沒有留言: